发表时间: 2023-01-09 17:27
来源:【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1月7日,青海省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宣传组组长卢彦主持会议。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祝增红通报我省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有关措施及医疗救治情况。省工信厅副厅长杨浩祥,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杨建忠,西宁市卫健委副主任李鸿东,西宁市城西区通海路街道桃李路社区主任于群群就相关问题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省卫生健康委:重心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祝增红在通报我省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有关措施及医疗救治情况时介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将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为深入贯彻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全省上下迅速反应、主动作为,集中资源、集中力量,统筹推进医疗资源准备、老年人疫苗接种、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各项工作,将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统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应对疫情高峰,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
我省稳妥有序推进防控措施优化调整。自1月8日起,不再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不再对入境及疫情高发地区的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截至2023年1月5日24时,全省60—79岁人群全程免疫接种率为97.03%、80岁及以上人群第一剂次接种覆盖率为97.76%、全程免疫接种率为92.51%、加强免疫接种率为95.02%。
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于2022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医疗资源储备工作。其中,进一步扩充医疗机构特别是省级综合医院的重症救治病区,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症床位由941张扩充到2516张,增加了167.38%。全省对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进行新冠救治以及重症医护救治强化培训。
我省充分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有序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全面完成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摸底工作,共摸排 50.24 万人,实现了目标人群“全覆盖、不遗漏”,其中重点人群6.06万人、次重点人群9.48万人、一般人群34.7万人,分别用红、黄、绿三色进行标记,分级分类提供健康教育、健康监测、用药和抗原指导、评估转诊等服务。切实做好治疗药品及检测试剂的储备。全面做好农村牧区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宣传引导和健康教育。
下一步,我省将聚焦“保健康、防重症”,按照国家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的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疫情监测、医疗救治、疫苗接种、应急处置、信息发布等重点工作。
省工信厅:切实满足群众防疫药品需求
省工信厅副厅长杨浩祥介绍,省工信厅通过持续加大外采力度、多方争取支持、申请调配调拨、加强自产保供等举措,切实满足群众防疫药品需求,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前,省工信厅将针对全省用药实际情况,进一步摸清摸准需求、优化调配方式、畅通配送渠道、实现精准投放,优先保障老年人、儿童和患基础疾病人群用药需求,全力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农村牧区医务室和社区卫生室药品供应。
省市场监管局:五方面持续做好监管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杨建忠介绍,省市场监管局将从五个方面持续做好监管工作。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6个月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整治行动,紧盯哄抬价格、捆绑销售、虚假宣传、网络购物、药械质量等重点环节,全面加强监管执法,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价格稳定和质量安全;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强化应急预警处置;突出重点领域监管;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西宁市:7方面抓实抓细工作落实
西宁市卫健委副主任李鸿东介绍,西宁市着力从7个方面抓实抓细工作落实,全力保障市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着力推进医疗资源准备。规范设置发热门诊30家、发热诊室72家。扩容提升医院收治能力,配备医护人员1900余人,设置床位2000张,综合ICU床位168张,提升重症急救能力。组建多学科医疗救治专家队,建立市、县级医疗救治梯队16支560余人,累计开展各类医疗救治专业培训1.84万人次。
着力加大药品供应保障。充分发挥市本级医疗物资储备库应急保障作用,储备应急医疗物资23大类316种,多渠道全力加大采购力度,全力保障本地替代药品生产,优先保障医疗机构用药,全市药品供应紧张情况持续改善。目前,医疗机构及药店新冠病毒感染“四类药品”储备100余万盒,基本满足全市近期用药需求。
着力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种覆盖面。开展“免疫护盾”接种攻坚行动,确保“应接尽接”。截至目前,全市60-79岁人群和80岁及以上人群三针接种率均达到95%和93%以上。第二剂次加强免疫已累计接种1.58万人。
着力抓好重点机构防控工作。落实重点机构和大型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完善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全市21所养老机构和2家儿童福利院实行封闭管理,优先保障养老机构老人和儿童就医用药需求。全市医疗机构内均建立了快速识别、分类诊疗机制,开通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保障正常医疗服务。
着力做好重点人员管理。对全市65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重点人群进行摸排,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全市7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772支家庭医生团队持续加强老年人、基础病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五类重点人群分级分类管理和健康服务,提供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医疗服务。
着力抓好农村医疗保障。成立16支70名由呼吸、感染、中医等学科医护组成的巡回医疗队,包片县区917个村,开展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主的疾病诊疗、用药指导、健康讲座等服务。
着力加强政策解读和健康知识普及。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实时热点,通过官方媒体和主流网络平台推广、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解读最新政策,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科普宣传作品600余件。开通“西宁战疫帮忙”线上求助通道,积极解答政策、收集诉求,及时跟帖回应网民关切,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持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桃李路社区:防控一线社区这样做
城西区通海路街道桃李路社区主任于群群介绍,社区加强政策措施宣传解读,普及科学防控知识,引导居民继续坚持三年来养成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联合辖区“五级联动”党建联盟成员单位以及辖区医疗机构,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基础性疾病摸排,提供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医疗服务,并根据健康状况分“红黄绿”三类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温度。
本文来自【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