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大全网

舒城小兰花茶——地域与香味的完美结合

发表时间: 2024-12-13 22:47

舒城小兰花茶——地域与香味的完美结合

1958年9月16日,安徽省舒城县舒茶镇人民公社门前,一辆黑色苏联产“吉姆”轿车停了下来,车里是当时在南方视察的

播撒在大别山间的茶树,正漫山遍野地散发着茶香。参观了舒茶公社茶园后,鼓励公社多多开辟茶园。

舒茶人民将毛主席休息过的俱乐部作原貌保护,并在茶场大院中栽植一株塔松命名“万年青”,将毛主席眺望的青岗岭开辟成梯式茶园,命名为“九一六”茶园,以示永久性纪念。

对这个典故,舒城人耳熟能详。当地引以为傲的舒城小兰花茶叶,有着特别的香气。舒城县地处西南大别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的小兰花茶叶,有“兰花色、兰花香、兰花形”,闻名遐迩。

一、名字的传说

围绕舒城小兰花茶名的由来,流传着两种颇具浪漫色彩的说法。一种认为其名源于茶叶外形酷似兰草花,芽叶紧结于枝;另一种则认为得名于茶叶在采摘期间正值山间兰花盛开茶香与花香相融。每年的3月中旬至4月底,是采摘舒城小兰花茶的黄金季节,此时新芽饱满,水分适中,采摘所得茶叶品质上乘。手工采摘不仅保证了茶叶的鲜嫩与完整,更对茶园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良多。

二、产地的天赋与条件

舒城小兰花茶的主要产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西南的山区,这里地处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北纬31°的黄金产茶带之内。茶园海拔介于500至800米,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宜人,昼夜温差显著,土壤肥沃,茶树于此缓慢生长,茶叶中蕴含着丰富的水分、芳香物质及营养成分。这片土地为舒城小兰花茶赋予了无可比拟的生长优势,使其成为茶中珍品。

最好的舒城小兰花在晓天。”懂茶的舒城人都这么说。晓天镇位于舒城县西南山区,拥有全县海拔最高点。山地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那儿的兰花茶,是舒城公认最好的。而镇上海拔750米左右的珓子石茶园,产出的茶叶更是舒城小兰花茶叶中的代表之一。

三、历史的沉淀

舒城小兰花茶的创制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历经360余年的风雨洗礼。据《安徽茶经》记载,早在清朝以前,当地的士绅便对兰花茶的制作工艺推崇备至,其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可见一斑。1980年,舒城县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白霜雾毫、皖西早花等新品。至1987年,舒城小兰花茶已形成系列产品,成为安徽茶文化的象征之一,备受茶友喜爱。

四、文化的传承

关于舒城小兰花茶的起源,民间传说同样趣味盎然。一则传说是关于清朝年间,舒城白桑园的兰花姑娘,她炒制的茶叶香气独特,形态宛如兰花,深受山东茶商的青睐,不幸的是,她因劳累过度而英年早逝,人们为了纪念她,将此茶命名为兰花茶。另一则传说是清朝末年,舒城磨子园黄家湾的茶农沈兴余,其制茶技艺精湛,所制茶叶香气浓郁,深得桐城茶行郑国英的赞赏,兰花茶的美名由此传开。这些故事为舒城小兰花茶增添了神秘与传奇的色彩。

五、产业的拓展

2024“舒城小兰花”开园仪式在舒城县舒茶镇石塘村古尖香茶场举行

舒城小兰花茶的卓越品质不仅推动了当地茶叶产业的繁荣,更促进了相关文化旅游业的兴起。现在的舒城,已有九一六茶园、古尖香茶叶观光园、万佛山茶文化中心等茶旅融合点,正大步迈向“茶旅深度融合示范合作县”

舒城县依托其丰厚的茶资源和独特的茶文化,发展了茶旅融合的新业态,打造了茶文化节、茶园观光、茶艺表演等一系列以茶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和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品味茶香,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同时,小兰花茶还带动了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

舒城小兰花茶,一片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的茶叶,以它独有的品质和魅力,赢得了世人的喜爱与赞誉。手捧舒城小兰花,写就脱贫大文章。它既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是舒城人民的骄傲。